标签 : Surge共 7 篇文章
2001 年 4 月 IETF 通过的 RFC3089 中所描述的 Fake IP,是四层代理分流场景下 性能相对最佳、体验相对最好、实现相对最简单的「最佳实践」。相比之下,Real IP 模式下为了尽可能接近 Fake IP 的性能、体验,需要大量额外配置、付出更多的代价。 我使用 Surge Mac 作为网络核心有一段时间了。虽然 Surge 官方提供了一份「中国区用户推荐最小配置」,但是为了发挥 Surge 全部潜力的话、彻底值回 Surge 的售价、实现我的复杂需求,我添加了许多自定义的配置。 众所周知,DNS 的作用与电话簿类似,将人类可读的域名映射到机器可读 IP 地址、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DNS 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改善上网冲浪的体验中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 之前和几个商业性质的公共代理服务提供商交流,提到了即使在远端服务器上部署了 DNS 解锁,一些用户仍然无法观看 Netflix 等流媒体。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简单分析的结果。 虽然 Fake IP 这个概念早在 2001 年就被提出来了,但是到 Clash 提供 fake-ip 增强模式以后,依然有很多人对 Fake IP 这个概念以及其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就简单谈谈在代理环境中,TCP 连接建立之前发生的事。由于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中网络栈相对复杂,本文的例子也并不一定适用于移动端环境。文章中也许会存在很多错误,也希望各路大佬的勘误和斧正。 KoolClash 从一开始设计就是为了将 Clash 放在路由器或者网关设备上运行。在 Clash 0.14.0 版本推出 fake-ip 模式以后,KoolClash 实现了相对完善的代理网关。 准备工作下载并安装 VMware Workstation 15 作为虚拟服务器。本文使用 Windows 10 上的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5。 从 GitHu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