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都在使用 Google Analytics 统计自己的博客和几个网站访问情况。但是一个 gzip 以后都还有 45KB 大小的 analytics.js、Cache-Control 还只有 7200 秒;Google 国内的数据中心会被抽风不说,www.google-analytics.... 之前写过在 Windows 10 上用 Hyper-V 安装 Koolshare OpenWrt 做软路由、用 VMware 安装 macOS 做旁路网关、在群晖的 VMM 中安装 Koolshare OpenWrt 做旁路网关。从 KoolClash 0.17.0 版本开始要求在旁路网关上运行,所以我再水一篇教程,将 Windows 10 Hyper-V 中 Koolshare OpenWrt 改造成旁路网关。 lazyload 已经是一个前端性能优化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让图片不要和其它关键资源争抢带宽和性能早在雅虎军规中就有所涉及。其实任何资源包括媒体资源、DOM 节点、非关键 CSS 和 JS,都可以做 lazyload,不必多谈。不过即使简单地 lazyload 图片,也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学问。 KoolClash 经过了这么些个版本的迭代,内部逻辑也变化了很多次。我原本以为只要把使用步骤写成文档,用户看了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但是在 GitHub 上看到那些我根本看不懂的 issue 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需要水一篇文章科普一下 KoolClash 的工作机制。 虽然 Fake IP 这个概念早在 2001 年就被提出来了,但是到 Clash 提供 fake-ip 增强模式以后,依然有很多人对 Fake IP 这个概念以及其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就简单谈谈在代理环境中,TCP 连接建立之前发生的事。由于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中网络栈相对复杂,本文的例子也并不一定适用于移动端环境。文章中也许会存在很多错误,也希望各路大佬的勘误和斧正。 最近 Cloudflare 的故障接二连三,在 Verizon 引起的 BGP 泄漏导致大部分地区网络离线以后,又因为软件错误导致了大规模 502,紧接着亚太多个 POP 又因为网络故障而降级运行。本文翻译了 Cloudflare 博客发布的关于大规模 502 故障的技术细节。 原文标题:Details of the Cloudflar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