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技术向共 38 篇文章
HTTP/2 诞生于 8 年前 Google 一封 SPDY 协议白皮书。5 年前,RFC7540 和 RFC7541 的发布正式确立了 HTTP/2。5 年过去了,支持 HTTP/2 的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96.88%,HTTP/3 已经从 QUIC 中诞生,然而回过头来看看国内各大网站,HTTP/2 仍然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不过,HTTP/2 究竟能做什么呢? 之前和几个商业性质的公共代理服务提供商交流,提到了即使在远端服务器上部署了 DNS 解锁,一些用户仍然无法观看 Netflix 等流媒体。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简单分析的结果。 对于 Hexo 来说,速度一直都是关键。通过一系列性能改进,我们成功使 Hexo 4.2 的生成速度相比 Hexo 3.2 再提升了 30%。 作为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的鼻祖,Disqus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评论系统。根据 Wappalyzer 的数据,有超过 10 万的网站正在使用 Disqus。但是笨重的 Disqus 评论对于网站加载来说堪称噩梦 这应该算苏卡卡第一次打 CTF(之前帮朋友测试用 ctfd 搭建的平台不算)。Hackergame 对于苏卡卡这种 CS 零基础、信安零基础、CTF 零基础这种菜鸡来说很友好,玩的还是很开心的(除了苏卡卡发现自己还是太菜了以外)。 签到题 KoolClash 经过了这么些个版本的迭代,内部逻辑也变化了很多次。我原本以为只要把使用步骤写成文档,用户看了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但是在 GitHub 上看到那些我根本看不懂的 issue 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需要水一篇文章科普一下 KoolClash 的工作机制。 虽然 Fake IP 这个概念早在 2001 年就被提出来了,但是到 Clash 提供 fake-ip 增强模式以后,依然有很多人对 Fake IP 这个概念以及其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就简单谈谈在代理环境中,TCP 连接建立之前发生的事。由于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中网络栈相对复杂,本文的例子也并不一定适用于移动端环境。文章中也许会存在很多错误,也希望各路大佬的勘误和斧正。 在 Performance 对象出现以前,来自神秘的东方的前端开发者们采用一种古老的、带着传奇色彩的、但是极为常见的方法来获取一个网站的资源加载用时 已经 2018 年了,Service Worker 已经不再是一项新奇的黑科技了。Google Chrome 团队推出了 Workbox,计划取代 sw-toolbox 和 sw-precache 实现 Service Worker 动态缓存,用于构建新一代 PWA。 这本来是一个颇老生常谈、甚至是一个本应该盖棺定论的问题了。虽然 RFC 1034 早就给出了规范,但是 CNAME 和 MX 不能同时添加的问题和说法依然时不时就会出现,比如在 V2EX,比如在 Telegram。所以我打算也来谈一谈这个问题。